恶之华——成长的让步与妥协
漫画恶之华读后感想~
前几天在别人的推荐下看完了押见修造的漫画恶之华。注意这里指的并不是改编的动画,也不是减缩的电影,而纯粹的原汁原味的漫画恶之华。
总体来说恶之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初中篇表述的是男主春日与女一仲村女二佐伯的中二青春抗争故事,第二部分高中篇男主春日与女三常磐的爱情和救赎的故事。
初读第一部分的时候,觉得有些场景有些用力过猛,不是很理解漫画中男女主的动机。那种感觉像是: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墨水,慌乱的我掀翻桌子弄乱房间甚至打算放火烧掉整个屋子。女一对于人世间的厌烦,感染了男主,男主想一同和女一寻求解脱,但是遇到女二的一些劝阻。剧情有时离谱,但是有感觉莫名爽感。看似无病呻吟,但又难免代入其中。故事由男女主自杀未遂而告一段落,留下的却是更多让人思考的情绪。
但是到了第二部分高中篇的时候,男主逃避过去的自己去追求新的生活时,去为了爱的人勇敢发声告白时,去参加葬礼重新回到过去生活的小镇时,去重新会面女主解开过去的心结时。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动容,那像是一种成长的过程,纵然受到过伤害,但还是不得不去正式面对,不然心中的恶之花永远不会凋零。最终故事迎来了圆满,主角们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
什么是恶之花?
漫画中主角读过一本叫做「恶之花」的书,而恶之花这个名词也多次具象化在漫画中,漫画的名字也与此相互呼应。就我的理解来说,恶之花可能代表着一种人心深处的阴暗面。男主春日就像现实中的平常人,虚伪而平凡的人,在真善美的熏陶下平凡的存活着。女主仲村可能由于年少时的某些遭遇(漫画中并没给出原因,可能是父母离异和学校中的不合群),积极的表现出心中的恶之花,以至于遭到周围人的不理解。女二佐伯就是那些被人收到爱慕,然而内心十分煎熬,不敢正视心中恶之花的人。春日受到仲村的胁迫,慢慢正视心中的恶之花,二佐伯更多的嫉妒,她甚至嫉妒仲村多于春日本身。她痛恨自己的虚伪,也是她不想放弃春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中的恶之花无处不在,且更多时刻被粉饰为所谓经验与矛盾转移。
“由于他以前做了什么什么,那么这件恶劣的事情也可能是他做的。”
“这件事你是被他带着干的吧,他是不是逼你了?我相信你自己不会做出这种事。”
“经过调查,这起事件完全是由于某茶与父母不和才酿成的悲剧,且某茶曾被抓进过派出所。”
在粉饰下,真正的问题得以掩饰,主要的矛盾得以转移,群体的恶蜕变为个人的悲剧,而世界依旧依然美好。虽然可笑,但这的确是社会的主流法则。身处低阶级的人唯有选择愚蠢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
妥协 or 救赎?
在三个人经历过初中的事情后,他们都搬出了原来的小镇,于是故事来到了高中篇。春日一开始逃避自己的恶之花,但是随着常磐的出现,或者说是常磐的文学的出现,春日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和常磐的感情,正视由于自己的选择残破的家庭关系,正视过去的事和小镇,正视那个无法理解的自己。在他和常磐再次找到久违的仲村时,在他们在海边肢体冲突最终和解时,在仲村最后说出「不要再来了,普通的人类」后,这一切似乎都释然了。海风吹过,一句「谢谢」饱含了万千思绪,也让他们真正与过去正视并告别。
(漫画阅读顺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他们真的得到救赎了吗,他们正视心中的恶之花然后勇敢的活下去了吗?又或者这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妥协罢了,在逐渐认知后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无力,犹如远望大海后混合海水与泪水的脸庞,仰望星空后低头苦涩的微笑。最终选择抓紧身边人的手,妥协而勇敢的生活下去。青春本该躁动,最终的成熟或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最后的结局
最后一话是仲村的回忆,她觉得一切都是臭虫,而自己也要被这满是臭虫的世界吞噬。但在这时她发现了和她一样「变态」的春日,于是她的日子又有了盼头。读到这里仿佛可以理解仲村之前对春日的种种执着,春日的出现拯救了仲村,在那时,春日便是仲村的全世界。漫画最后几页用鲜红上色,在他们四目相对时,春日心中是错愕,而仲村却非常开心,尽管她表现的很冷静,但那时她黑暗心中的一丝光点。故事到这里仲村这个角色变得更饱满了,春日的种种偏执拯救又变得渐渐合理起来。
这是一步很棒的作品。除去作者本身的出色的画工、分镜,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也是犹如『哈姆雷特』般各有不同的理解。读者去读时,难免会想探究其深层次的内涵。然而作品中并没有过多角色内心的强烈独白,理解与评价往往是交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感悟。我们可能有时并不能带入角色做到与主角共情,从而理解他们的动机,然而有时作品本身就是引导你从上帝视角去观看角色们的人生走马灯,从而引发你内心深处的回忆,产生种种感触。
它是一部值得回味的作品,现在的我只能如此理解。或许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我再次看这部作品又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它是一种角度,一种态度,一个有趣的故事,帮你构造有趣的灵魂。